English

天文学的方法论

1998-06-16 来源:光明日报 北京天文台 李启斌 我有话说

天文学的对象是天体。天体,距离那么遥远。远,就给要了解它的人们出了难题。不能把它拿来分析化验,怎么能了解它的成份?不能用温度表去量一量,怎么知道它有多热?不能拿天平去称一称,怎么知道它有多重?永远也走不到它那里去,怎么得知它离我们有多远?“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,就得亲口尝一尝”。天体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,不仅不能尝,而且“只许看,不许摸”。况且,还有许许多多连看也看不见,甚至根本不可能看见。更何况,生命有限,人生百年,人类也不过百万年的历史,怎可看见几亿年前的天体?然而,天文学家们测得了天体的距离、质量、温度、物质成份,探知了天体亿万年演变的历史。天文学的确很奇妙,有许多常人所不知的妙法。天文学在方法论上很有特色。

比如,有的天体不发光,或者极其暗弱难以观测,天文学家便观测它周围星球的运动来察知它的存在。因为按万有引力定律,两个天体在一起应该相互围绕着椭圆轨道运动。如果我们观测到一个天体在做椭圆运动,又未观测到另一个发光天体,便可以推知还存在一个不发光或极暗的天体在它的附近。并且可从发光天体的轨道运动的参数测出不发光的天体的质量。寻找黑洞候选体就是用的这种方法,黑洞不发光,应该说用什么办法也是看不见的。但是如果黑洞周围还有一伴星,便可以从伴星的运动得知黑洞的存在。寻找那些孤孤单单地作椭圆轨道的单星,算出它的伴星的质量,如果大于3个太阳,达到黑洞的质量范围,这么大的天体居然不发光,就有黑洞的“嫌疑”了。如果它还发射迅速变化的X射线,那就几乎可以认为是“候选人”了。因为黑洞吸引周围物质下落而发出X射线。我把这种方法叫做“旁察窥隐”。

天文学中还有一种克服时空限制,察知不可见事物,乃至摆脱人自身限制的大彻大悟的方法。例如,我们不能超越时空看一个天体亿万年的历史,但空间中有处在不同年龄的天体。它们排起来构成一序列,以此替代单一天体演变的时间序列。用时空替代的方法导出恒星演化的理论。

又如,人对天体认识受人本身所处地位的限制。由于人居住在地球上,察觉不到地球运动,并对行星运动产生错觉,哥白尼认识了这一限制,摆脱这种限制,导致新的突破,从而破地心说而立日心说。从现行理论推演的理论与观测事实相矛盾,而意识到必须求新的理论。我把这种方法称为“自限解脱”和“大谬知新”。

天文学中也有一种令人佩服的脚踏实地的笨办法。为了发现新天体,他们对一块一块天空进行认真的、系统的搜索和监视。一旦有新天体出现,或者某个天体出现变化,就有所发现。对于小行星、彗星、河外星系中的超新星,都有系统巡天计划,每年都有许多新发现。这样做要花很多时间,表面上似乎是笨办法,其实是大智若愚。

天文学方法论之所以丰富,一方面是由于天体的性质涉及一切自然学科的研究范围,因而它博采一切学科方法之精髓,另一方面则是天体的不可接触性,迫使人们善于观察并从观察提取信息,巧妙地确立并应用各种关联性,找到了独特的推理方法。

我在这里讲天文学方法论上的特色的目的,是想建议在编写我们这套书的时候,在天文学卷中不仅要讲天文知识,还要注意介绍得到这些知识的天文学的方法。其实,其他学科也应如此,使读者读了这套书,不仅获得许多知识,也学会一些聪明的思想方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